品味中国美食文化“秋风起,蟹脚痒”。秋天是吃蟹、品蟹的好时节。中国人自古就开始吃蟹,中国蟹文化最早可追溯到商周,而广泛吃蟹则始于唐代。由唐代至于明清,中国人吃蟹方式整体呈现着化繁为简的趋势。而中国蟹文化,不仅包括吃蟹,还包括中国语境下蟹的独特寓意。今天就带大家浅探中国文化之蟹文化。食蟹文化说起九月时令之物,螃蟹绝对榜上有名。每年霜降前后,肉厚膏肥的螃蟹便开始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。被称为“美食之邦”的中国,食蟹方法多种多样。目前常见的烹调方法有清蒸、红烧、醉蟹等;食用方式有“文吃”、“武吃”等。上文提到,中国人较为广泛地吃蟹,是从唐代开始。但由于当时物质条件有限,无法做到持久保鲜,因此唐代人往往选择将蟹腌制。因此唐诗中出现的蟹往往是用醪糟腌制后的糟蟹,比如李白的“蟹螯即金液,糟丘是蓬莱”、李颀的“左手持蟹螯,右手执丹经”,二人诗中的蟹指的都是糟蟹。由唐至明,中国人发明出了各种食蟹之法,比如唐代的蟹托、宋代的橙醋洗手蟹。明代之后,人们开始返璞归真,认为清蒸才是最能够展现出螃蟹原始原味的烹饪方式,因此明清宫廷吃螃蟹,也多采用这种最为简单的食蟹方法。中国饮食文化里有“食疗”之道。中国人吃螃蟹,往往不简单是品尝美食,也是为了获得螃蟹补益身体的食疗作用。现代研究发现,蟹肉富含蛋白质、维生素A和维生素E;蟹黄和蟹膏则富含胆固醇。古人则发现,食用螃蟹能清热散瘀,有助于筋骨损伤的恢复;中医还会将生蟹捣烂,用于外敷以治疗烫伤等。而食蟹时也有注意事项,比如螃蟹不能和柿子一起吃,否则会食物中毒。蟹的寓意在中国语境中,螃蟹有它特殊的寓意,比如以下两个方面。一是寓意八方招财,纵横天下。螃蟹有八条腿、两只爪。八谐音发,爪谐音抓,合起来即从八方获得财物,而且获得之后,能够紧紧抓在手中不放;同时,螃蟹的天性是寻找水草丰、水质好的地方栖息,因此寓意着富甲天下、纵横天下。二是象征科举及第。因为螃蟹背着蟹壳,而壳即“甲”,古代科举殿试的成绩分为三甲,一甲三人,即状元、榜眼和探花,二甲和三甲都是若干人,分别叫作“进士出身”和“同进士出身”。因此古代一只螃蟹象征一甲、两只螃蟹象征二甲、三只螃蟹象征三甲。比如上图中,道光年间的粉彩“二甲传胪”图鼻烟壶。明代科举称第二、三甲中的第一名为“传胪”,清代则专称二甲第一名为“传胪”。蟹有“甲”,芦通“胪”,因此古人常常画两只螃蟹,以芦苇相配,寓意着“二甲传胪”或“黄甲传胪”,用来祝人前程似锦、官运亨通。由此可见,蟹文化不仅是单纯的美食文化,还在中国的特殊语境中,衍生出了独特的寓意。一年一度的吃蟹时节就要到了,有机会的话,就去品尝这秋季的时令之物吧。参考文献:傅维康,略说螃蟹与中华文化